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资讯
构建“全龄化”社区养老优化体系
来源:乐无忧智慧养老    发布日期:2019-01-25    人气:413
      人口老龄化是新时代中国新的基本国情,也是我国现阶段及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社会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主要挑战。据全国老龄办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49亿人,占总人口17.9%。而十三五时期,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将持续加深。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因此,我们要创新养老服务体系,以应对社会老龄化所带来的新情况,而构建“全龄化”社区养老优化体系,就是科学可行的新路子。

“全龄化”社区养老优化体系是一种以社区中各个年龄段的居住人群为基本组成,以当前国内城市老年人居住生活需求为核心,在传统社区的基础上更加突出对老年群体的关注,即在普通社区中通过对社区的整体规划空间设计、套型空间设计以及配套设施设计,并根据社区家庭所处的不同阶段,进行相应类型服务配套的配置,同时通过引入先进的物业管理模式,不断完善“全龄化”社区养老体系,从而建立综合性“全龄化”生活服务空间,打造活力社区。这是目前最为符合我国老龄化现状和老年人居住生活需求的社区养老模式。近年来,关于“全龄化”社区养老优化体系的设计理念已在国内房地产市场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印证,受众反映普遍良好,但目前依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优化。
我国民用建筑住宅年限一般为70年,住宅内的居住者人数、年龄等会伴随着家庭的不同阶段而浮动,且平均5年内就会出现一次家庭人口数量、行为习惯的阶段性变化。所以,如何通过对社区规划以及住居设计的研究,解决住宅的有限空间性与住居空间使用需求的多变性之间的矛盾性,将是本优化体系解决的关键问题。此外,由于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具有自身特点,照搬国外现有的设计理论并不能够在本质上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因此,在了解国内老龄化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老龄化社会的自身特点,通过对多样性需求的调研,提出了集住宅布局、社区规划和配套设施于一体的,立足城镇老年人生活需求之上的,全年龄段社区养老体系的设计理念。笔者主要通过四个方面,来解析其组成及特点。一是社区居民全龄化。“全龄化”社区的居住人群包括了从新生儿到需要介护老人的全年龄段人群,区别于城镇普通社区中无法满足照顾看护老人的特殊需求,同时也区别于一般的养老社区仅允许老年人入住的局限,其面向的人群更加广泛。二是规划层次系统化。“全龄化”社区由于年龄段覆盖面广,业态及产品类型相对较多,因此一般占地面积较大且一般位于城市近郊,在这种城镇公共开放空间中,社区居民暴露在各种噪声环境下,在社区居民相关调查中,约有90%的人对载重量大的车及农用运输车等大型车辆的噪声表示反感,此外,在社区内部也同时包含了小区配套空间、套型空间以及交通空间等不同层次的空间,因此对社区整体规划设计的系统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是套型设计人性化。“全龄化”社区包含了普通城市居民住宅、适老化住宅以及为需要介护老人服务的养老住宅等,需综合考虑各个年龄阶段不同需求,套型空间更需体现其人性化设计。四是社区配套多样化。与普通城市居民社区相比较,“全龄化”社区除了日常的居民使用的配套设施外,同时还包含了针对部分老年组团增加的老年配套设施。所以,“全龄化”社区养老优化体系可被认为是吸收了一般养老社区和普通城市居民社区的优点后改造升级的产品,这种社区不仅可以在老年人生理健康方面给予诸多服务与支持,还将老年人心理多样化纳入社区建设的考虑范围之内,是一种更加多样化的社区养老模式。
“全龄化”社区养老优化体系的构建,着重从社区规划设计、套型空间设计以及配套设施布局这三方面来实现。
社区规划设计。“全龄化”社区养老优化体系的建立,将成为城市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社区养老模式,从城市规划的角度上看,“全龄化”社区的规模和普通居住区的规模相差无几,主要区别在于“全龄化”社区当中的居住人群拥有不同年龄层级的居民,反映到规划平面上即是居住区的差异。考虑到老年人的特殊需求,组团分区域布局模式有利于生活配套设施的均等化,也有利于对不同生理阶段的老年人进行区域划分以及针对性的服务,避免互相交叉。同时社区内辅以无障碍设计技术、人居声环境技术、生态技术、智能化技术等关键技术应用,进一步提升社区的宜居性。

套型空间设计。在当前社会,由于老龄化加重、离婚率提高、二胎政策放开、晚婚晚育现象的普遍以及社会消费方式的多样化,导致人们个性化需求不断加强,对套型空间的可变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家庭结构日趋多样化,很多家庭出现四代同居,重组家庭等等多种的居住形式,这对套型空间的适应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由于限购政策以及房价的水涨船高,购房成本和压力也越来越大,这使得住户使用一套住宅的周期也变的更长。所以,在住居设计中,至少要考虑到客户群10年的使用需求变化,使住居套型具有长生命周期使用的可能性。通过调研目前具有代表性的大型地产住宅项目不难发现,大多数住宅户内的墙体划分、管线布置等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居住家庭的生命周期和人口结构的变化,人与住宅的关系常常是住户被动地去适应住宅,这背离了“全龄化”社区和长生命周期住宅“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而本优化体系下的可变性套型空间设计,其旨在使住户能根据家庭所处的不同阶段周期以及生活习惯的不同进行“最小化改造”,使其能够在已经确定的住宅框架中根据家庭成员的自身需求和喜好对居住空间加以适当改造。这是住居套型能够长时间为住户服务的重要条件之一。根据大量的资料参考和既往调研,笔者归纳整理了可变性套型空间设计中三种主要的变化方式,即设置非承重墙(轻质隔墙)、采用框架结构或钢结构等新型结构、“无限系”可变套型设计方法、通过门的设置实现套型的可变性等。

配套设施布局。如果说“全龄化”社区养老体系是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一步,那么社区养老、居家养老的关键就是小区配套设施问题的解决。从我国住房制度改革以来,对于住宅的投入与建设飞速进行。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经历了这几年的高速发展,村镇人均住宅面积高达33.75平方米,与1990年统计的17.8平方米相比高出了整整15.95平方米。但相比之下,养老住宅却严重匮乏,配套养老设施建设严重不足,这与当下社会不断增多的老龄人口相矛盾,而着力发展“全龄化”社区配套养老设施,正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
“全龄化”社区配套养老设施的设计是建立在普通社区基础上的,针对老年组团的自身特点,不断完善,其主要包括生活服务、医疗卫生、文化娱乐和社区物业等多个方面,由于存在不同年龄段的需求,因此在设计中也有较高的规范标准。

不同年龄层次的社区人群对配套设施的需求不同,对不同配套设施的使用标准也有所区别。按照建筑规范的要求,住宅区的配套设施当中,与老年人平时生活密切联系的只有普通健身设施以及配套商业,其中住区公共配套设施的比例只有5%至15%。据调查,国外现有“全龄化”社区配套设施占比要求不低15%,并且其配套设施面对城市开放设置,除社区内部老年人可以使用外,减轻城市当中养老设施的配套压力。因此,“全龄化”社区配套养老设施的配置可适当学习国外先进案例,将配套比例提升到15%以上。“全龄化”社区促使不同年龄段的人相互交流、融合,更具有可持续性,本着共享、共融、宜居、生态的原则,满足社区中各个年龄层次的需求。规划布局时也应满足对户型设计、景观节点、配套设施以及总体规划等细节关注,同时考虑到房地产建筑开发设计中的周期性、整体性、效益性的原则,保证社区日常运转需求。

来源:吉林日报

行业资讯
政策解读
公司新闻
合肥盛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合肥盛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软件企业编号:皖R-2013-0308  皖ICP备14022426号   皖公网安备:正在备案中...号 <